为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进一步加强与国内外海洋类高校的合作交流,11月15日至17日,由我校主办的2016国际海洋高等教育校长论坛在舟山隆重举行,来自以色列、日本、韩国、俄罗斯、塞内加尔、坦桑尼亚、泰国、乌克兰、美国、中国台湾等11个国家和地区,24所海洋高等学府的80余名领导、专家、学者出席本次论坛。与会嘉宾围绕“协同开放、共享共赢——海洋高等教育展望”这一主题,共同探讨国际海洋高等教育协同开放的创新机制,展望实现共享共赢的美好愿景。
论坛于11月16日开幕,中国高教学会会长瞿振元、中国海洋学会理事长陈连增、舟山市副市长姜建明、我校党委书记刘宏明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瞿振元在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以“协同开放、共享共赢”为主题,充分表达了我们顺应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潮流,完善和发展中国涉海类大学制度,推进国际海洋高等教育发展的美好意愿。他同时代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从加大合作办学力度、引领海洋科技创新、拓展合作交流渠道等三方面提出倡议。陈连增在致辞中指出,与沿海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离不开海洋高端人才、海洋高新技术的支撑,而海洋高等教育则是关键和基础。他祝愿论坛为国际海洋高等教育创新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为科学开发保护与利用海洋探索新的路径,为国际海洋高等学府间开展合作交流打造新的平台。姜建明在致辞中介绍了舟山的海洋经济发展,他指出,舟山已成为我国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基点和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主战场。他希望浙江海洋大学以这次论坛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道路,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和舟山群岛新区建设输送更多合格的、高素质的人才。
刘宏明在致辞中介绍了浙江海洋大学近六十年的变迁、发展,他表示,浙江海洋大学愿与各兄弟高校携手共进,积极探索国际海洋高等教育联盟形式的深度合作,进一步加强联合办学机构和项目建设,大力开展人才培养、学术研讨、科研攻关、师资建设等全方位的合作交流,为推动国际海洋高等教育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会议期间,国内外海洋高校校长们围绕海洋高等教育未来发展方向、破解海洋领域人才匮乏难题以及如何提高海洋产业科学研究水平等问题作了20余场专题报告,深入探讨分析海洋高等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共同展望海洋高等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我校校长吴常文在专题报告中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和沿海经济带已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点。在此背景下,海洋高等教育更需要凸现“经略海洋”的战略思想,追求“刚柔相济”的办学目标,弘扬“勇立潮头”的进取精神,确立“海纳百川”的共融理念。
本次论坛取得了多项成果。发布了《舟山宣言》,倡议“以协同开放、共享共赢为理念,建立互惠互利之学术交流平台,实现共同进步之美好合作愿景”;举办了建立环东海海洋科教合作机制研讨会,来自中、日、韩三国9所大学的校长就《关于建立环东海海洋科教合作机制的倡议书》、《关于近期开展环东海海洋科教合作工作建议》进行了研讨、形成了共识。我校还与多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
这次论坛得到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中国海洋学会、舟山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受到了人民日报、人民网、光明日报、中新社、中国青年报、中国海洋报、浙江日报、科技金融时报、浙江科技频道、浙江之声、浙江交通之声、舟山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和关注。